1、主权个人是什么?
主权个人是一种设想,在未来,「主权」概念被商业化,主权个人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适合自己的管制区生活、做生意。各管制区之间处于一种竞争状态,为主权个人们提供包括保护在内的一系列服务。
2、什么是主权?
主权是排他性的统治权。按照基督教欧洲的概念,只有上帝才是真正的主权者。伊斯兰国认为只有真主拥有主权(非常像中世纪的欧洲观念)。在近代民族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中,国家主权(1919年后)渐渐被认为是唯一的主权形式。
关于主权的历史,可以参考刘仲敬的这篇文章。
3、是的,民族是人为的发明,民族国家也只是历史的一个阶段。这种发明在最开始就是服务于政治目的的。简而言之,归属于一个民族,给了许多普通人在战场上赴死的勇气(类似中世纪的骑士精神)。“民族主义使调动权力和控制大量人口变得更加容易。民族国家的形成,是通过突 出和强调人们的共同特征而实现的,特别是所讲的语言。它简化了官僚机构的任务;有利于摆脱中间人的干预进行统治。与那些必须翻译成各种语言的法律相比, 只使用一种语言的法律,可以更快地颁发,在执行中也更少出现混乱。所以,民族主义可以降低控制较大面积领土的成本。在民族主义出现之前,早期的现代国家需要通过领主、伯爵、公爵、主教、自由城邦以及其他企业和种族的中介,帮助解决农民税收、军火商和雇佣兵等问题,从而获得财政收入。”(引自《主权个人》)
关于民族发明的历史,可以参考《想象的共同体》、《传统的发明》。
4、公民、民族、国家这些宏大的概念的发展、壮大有其时代背景。那就是火药革命以来,暴力的回报率越来越大。
假设你想要一个东西,除了你努力挣钱,在市场上和其他人交换以外,你还可以使用暴力去抢劫其他人。事实上,抢劫的经济效率是最高的。你不需要等待漫长的生产过程。随着火药的出现,暴力的回报率越来越高,战利品越来越多,在控制这些战利品的斗争中,产生了政治。
关于暴力、犯罪和政治,米歇尔·加芬克尔和斯特吉奥斯·斯卡帕达斯(Michelle R. Garfinkel and Stergios Skaperdas),出版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《冲突与侵占的政治经济学》(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nflict and Appropriation),书中就谈到了这一点:“个人和团体可以从事生产并由此而创造财富,也可以夺取他人创造的财富。”
5、民主与民族主义就是暴力时代的财政策略,它给予国家控制一切资源的能力。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前现代时期存在的那么多种制度,在激烈的竞争之后只留下了共产主义制度和西方民主制度——因为在这两种制度下,政府能够不受限制地控制资源。
这里可以参考苏联的历史资料,尤其是关于克格勃(顺便提一下,普京就是前克格勃官员)的资料。
下面是一些些观点,其正确性会随着时间而得到证明或证伪:
6、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暴力的逻辑,暴力的回报率正式进入了一个逐渐下降的时代。
理由有:
a、互联网时代,即使你从肉体上消灭了一个人,他依然可以给他的对手带来破坏(黑客技术可以瘫痪掉空中交通管制系统、铁路调配机制、发电机和配电网络、供水和污水处理系统和电话继电器,甚至军方自己的通信系统都会失效或被破坏。)
b、小团体在暴力上与国家是平等的(大部分国家的网络战能力低于苹果公司)
c、加密技术使交易可以脱离国家控制,资本与信息可以在全球迅速转移。
d、全世界范围内政治腐败的流行,意味着国家的私有化(维托·坦吉语)这种私有化,并不像通常的私有化那样,把权力转移到市场上,而是转移到了政府官员和官僚系统中。——这会产生出权力小团体实际享有国家权力,像俄罗斯黑手党这样的团体,包括前苏联的骨干成员,其他种族的犯罪团伙、名流毒枭、和变节的秘密机构,他们将制定自己的法律。他们现在已经这么做了。现代的野蛮人,已经侵入了民族国家的体内,只是没怎么改变它的外表。他们是微型的寄生虫,以垂死的系统为食。就像战争中的国家一样,这些团体在更小的范围内使用国家级的技术,残暴且不择手段。
7、暴力回报率的下降意味着,大规模使用军事力量的回报不会像一战二战时期那么高。工业时期,占领了领土,就占有了劳动力、工厂等生产资料;而信息时代,生产是全球化的,只占有生产链条的一部分意义比工业时代小,同时资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迅速转移,这意味着在战争中防守方的优势变大。之前看波兰斯基的《钢琴家》,里面有一个片段印象很深,那是二战即将爆发的时候,主角和家人因犹太人身份被迫害,政策规定犹太人不能持有超过一定数量的现金,他们全家为在哪里藏钱而伤透脑筋。但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,这完全不是一个问题。暴力回报率的下降,意味着暴戾的民族国家或帝国,不可能在信息时代生存。
8、取代民族国家的,首先是省一级较小的管辖区,最终是小型的主权形式,各种飞地,类似中世纪被其腹地围绕的城邦。现代银行体系的腐败与破产会刺激中央权力下放,未来我会写文章专门阐述这一点。世界各地有非常多的独立运动此时此刻正在开展,他们还很渺小,但也许会掀起巨浪。
9、新型的主权国家,会更多以俱乐部或亲和团体的原则去运作,而不再依照民族国家管理领土的方式。工业时代的大政治条件,确实迫使大众共同消费政府提供的各种公共甚至私人用品。原因何在呢?因为大规模经营有利于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。只有当管辖区的数量达到十倍或百倍之多时,亚当·斯密的排他性公共用品供给方式,才更容易被接纳。那时,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品味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管制区生活,就像现在在市场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一样。
10、信息技术变革了经济组织的逻辑。信息技术减少了产品中的自然资源含量,并有利于分散的、 非顺序性的生产输出,这将大大降低企业面临敲诈博弈时的脆弱程度。经济资源的控制权,会从国家转移到能力超群的人(比如马斯克)手里。自动化和AI会替代大部分无聊的人工操作,这会让很多从事低附加值工作的人失业,但也突出了创造性工作的价值。因为资本和个人的全球流动,各国间的贫富差距会减小,但新技术作为一个放大器,放大了不同技术能力的个人之间的差距,马太效应会更加强烈,各国内部的贫富差距会增大。
11、这让我想到了“超级跨国阶级”在新世纪的形成。“在当今经济文化生活日益全球化的今天,世界上已出现了一 个凌架于民族国家的文化、道德、法律、和价值观念之上,由新的金融、技术、管理精英组成的"跨国超级阶级"(international superclass)。这个"超级阶级"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,但却无需对任何一个社会尽公民义务,也无需认同任何民族国家的政治理想。"他们同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的劳动者的关系,都不会比一九零零年代的美国资本家同移民劳工的关系更亲密。”他们或许是目前最符合主权个人这个概念的群体。
12、新的网络媒体,可以创造超越地理界限的新型亲和关系,从而削弱民族主义。它们将吸引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受众,无论这些人在哪里,只要他们受过教育,在网上碰巧发现了彼此,就会形成这种关系。这些新的、非地域性的亲和关系将会蓬勃发展;在发展过程中,它们可能会创造一个关于“爱国主义”的新视点。或者说,它们会形成一种新的“内群体”(ingroup),个人可以在不牺牲经济理性的情况下,认同这些团体。犹太人在过去两千年的历史表明,在长期面对敌对的地方条件下,这种团体是有可能达成的。
13、信息时代会产生与工业时代迥异的道德:
a、它会强调生产力的重要性,强调创造收入者保留收入的正当性。由此可以推出另外一点,它将强调投资效率的重要性。信息时代的道德观会为效率而喝彩,会承认把资源用于最高价值的用途是一种优点。换句话说,信息时代的道德将是市场的道德。(这也意味着人与人之间更大的贫富差距,工业时代的平等主义不再适用)
b、如詹姆斯·贝内特(James Bennett)所言,信息时代的道德也是一种信任的道德。网络经济是一个高信任度的社区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因为有牢不可破的加密技术,贪污犯或小偷可以把犯罪所得安全地转移和存储,而且无法被追回;所以,为了避免损失,人们从一开始就会有强烈的动机,避免与不诚实的人做生意。
c、它可能还会着力突出暴力的邪恶,特别是绑架和勒索。因为这两种“要挟”个人的手段, 会变得越来越盛行,不然那很难从个人手里夺走资源。
d、对于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来说,由于特权和收入再分配的结束,当他们的生存主要依靠私人和慈善机构时,在自愿给予慈善救助的人看来,接受者在道德上应该是值得帮助的,这一点相比 20 世纪时更加重要。
e、民族国家生性而来的对其他国家的霸凌行径,如俄罗斯入侵车臣,会使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狂热者,失去在信息时代大政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新生代的同情。